我有一位父親 但我好像沒有爸爸
Papa Absence
2020
複合媒材、尺寸依場地而定
本作品為三段影片分別為《金湖國小》、《如果給你錢,你會回家嗎?》、《興寧街8巷6弄4號2樓》組合而成。
在「創作」名義的保護下,藝術家以父親為起點,追尋因父親缺席的童年狀態,透過作品來承認未曾面對的心境,而彌補、修復。本作品在展場中,選用父親成長的七零年代的彩色映像管電視為播放媒材。
三部影像作品皆未出現父親的形象,然而在展間裝上兩片隔板,讓觀眾進到作品前,有一對電視「彎腰」的身體性,此時電視已成為父親形象的化身,讓作品不僅是展出,也完成藝術家心中對父親最後的尊敬
因親人的逝去,看似合理的悲傷,卻因幾乎沒有的相處,讓藝術家不禁自我遲疑。而展開了一路的抽絲剝繭,和自問自答,甚至無意義的行為選擇,追求儀式感的動作,來自我實現。最終才察覺,原來看似尋找的背後,只是透過藝術來自我治療。
而過程中因著藝術家所記錄的碎片畫面,成了本作品最好的表達方式。
展場中:
利用窗戶延伸空間感,並依序放上天空、草原、金紙等三個,人所在空間的透視。並在電視櫃中擺放藝術家自己的體育服,和攝影作品,暗示這個由父親而起的尋找,終究回歸到藝術家自己身上。
選用收據二聯單,當作觀眾的留言本。借條、收據,因著錢而產生的關係,不僅是藝術家期待與觀眾交換的證據,也暗喻著藝術家與父親之間的聯繫,或許因著親情的薄弱,更多時候更像金錢才產生的連結。
《金湖國小》
回到父親曾就讀的小學,到附近的店家買了一套男性的運動服,並在鏡頭前換上,於操場上奔跑、玩耍、追飛機,試圖在不同時空下與父親的身體重疊,再回到鏡頭前穿上原先的衣物後躺平,只因複製人在世上的最後一個身體姿勢。
《如果給你錢,你會回家嗎?》
在台商的時空背景下,父親也因著賺錢的緣故離家打拼,而一走就是18年,直到生前最後一年因病才再次回家。
故藝術家提出一個最簡單的問句「如果給你錢,你會回家嗎?」當作命題,並用燒金紙的儀式來重現。在宗教有種概念,是當燒金紙給親人時,親人的魂魄或許會現身。而此時的問句,不僅是請求,更是試圖呼喚與親人的相見。
從冥紙到紙鈔,在選擇上也呼應了,藝術家小時候曾在父親錢包裡看過的三種紙幣。
《興寧街8巷6弄4號2樓》
從「回家」一詞,反芻到對家的定義,回想至十幾年前,剛到台北落腳的臨時租屋處,才是唯一和父親重疊的家,因此藝術家與母親展開了「尋家」的路徑。因近年都市更新而變換的街道,和模糊的記憶,使一路上不斷地旋轉、迴圈,讓影片更增添許多魔幻感。